首页

女王的圣水

时间:2025-05-24 10:41:15 作者:20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60名(组)全国道德模范等受表彰 浏览量:81075

  中新网红河10月7日电 题:中越边境云南绿春拉祜寨“一跃千年”

  记者 缪超

  “小时候,在森林里住窝棚,父亲打猎物,母亲采野果……”如今住在用钢筋、混凝土、砖块建成的二层小楼里,拉祜族青年王健设回忆起儿时的生活。

  今年33岁的王健设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这个地处中国与越南边境的拉祜族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村寨,现有33户184人。

图为云南绿春县大头村委会拉祜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过去,这里的拉祜族习惯靠天吃饭,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整天持弓弩穿梭于原始丛林中,狩猎和采摘林中野果、药材,过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活,基本与现代社会脱钩。

  “小时候住的窝棚是用木头、烂瓦、塑料布搭建,夏不挡雨、冬不遮风。哪里猎物多,父亲就带着我们把窝棚搬到那里,可谓是居无定所。”王健设告诉记者,窝棚里一口锅、几个破碗就是所有家当,睡觉就睡在地上,不知毛巾、牙刷为何物。

  直到14岁,王健设才开始上小学。从家到学校要走3个小时山路,他只能住校,周五回家,周天返校。为此,父亲减少了转移窝棚的次数。

  “‘王健设’这个名字还是语文老师根据音译为我起的。”读书读不明白,他读到五年级便辍学。22岁时跟着朋友远赴广州打工。从森林走向都市,让王建设感到既震撼又迷茫,“好几次走错路,上了立交桥,不知道如何下来。”

  在他外出打工的9年时间里,家乡拉祜寨发生巨变。在前些年的中国脱贫攻坚之中,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为拉祜寨平整土地,新建33套安居房。新居建好后,驻村工作队四处寻找还在深山老林游猎的拉祜人,把他们劝到寨子安居。

  搬迁只是第一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才是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了有机茶、梯田红米、小米辣、山地鸡等特色产业。至2019年底,人均年收入达3750元,拉祜寨实现脱贫。

  2020年后,拉祜寨又因地制宜发展黑木耳、香菌等“短平快”产业。2023年人均年收入达16621元,比2019年增长343%。

  王健设在广州打工期间,每次回家都有惊喜发现:窝棚变成了小别墅,父母学会洗脸、刷牙、用电饭煲,村民收起弓弩学会了种植养殖……

  目睹家乡“一跃千年”的巨变,让王健设决定回家生活。2022年5月,他带着在广州相识相恋的女友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发展起山地鸡养殖,以及三七、重楼等特色产业。“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观察)新质生产力列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释放重要信号

多年来,王伯杨致力于推广与普及柚罐非遗技艺。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很多民众都对这一项技艺感兴趣,“我在社交平台直播柚罐制作工艺公开课时,在线观看人数时常超过十万人。”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春来到

3、9月29、30日,10月6、7日增开大连北—哈尔滨西G4445次列车;9月30日,10月1、7、8日增开哈尔滨西—大连北G4446次列车。

城管执法人员抢走摊贩钱盒子?官方通报

在村子里,年龄稍长的村民都不知道“青年养老院”是什么,几位年老的村民还反问北青报记者,“这里能不能养老?”后来加入讨论的一位三十多岁的村民有所耳闻,他表示,“青年养老院只是个民宿的名字,不是养老院。”

海南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新冠疫情之前,中国财政赤字率最高曾到3%,但并未突破。面对疫情冲击,为了稳经济,财政扩张力度加大,赤字率在2020年(3.7%)和2021年(3.2%)均超过3%。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兼顾财政可持续性,2022年财政赤字率降至2.8%,2023年初预算按照3%来安排。

湖南省委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今年春天,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戴宏自豪地介绍:“从过去一家人最多种50亩地到如今承包480多亩水田,一家的综合年收入已超过60万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